| ||||||
留住指缝中溜走的利润 印刷业迎来全面节能时代
油价节节攀升、电荒不约而至,面对日益显著的能源危机问题,已处微利时代的印刷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长期不关注能源利用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近日,在由北京印刷协会、北京绿色印刷产业联盟、北京顶佳印刷城共同主办的以剑指能源消耗、打响利润保卫战为主题的北京印刷企业家沙龙上,北京印刷企业管理者和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负责人碰撞观点,探讨如何从节能角度保住从指缝中溜走的利润。
企业是否算清了 能源账?
“如今,社会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低,给企业带来了极高的成本,压缩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对环境、资源构成了严重破坏。很明显,改革开放前期,不惜代价求发展的思路已经难以为继,现在需要认真反思与变革了。”远大能源利用公司副总经理马敢在沙龙上说。企业要想从能源中省钱,就需要对自己的能耗状况进行彻查,分析能耗高的原因,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对症下药。
而印刷企业是否对自己的能源消耗了如指掌?每万元的印刷产值能耗是多少,每万元的加工产值耗能多少?恐怕没有多少企业能够算清这笔能源账。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周平安说:“我们对能源的浪费没有概念。”他表示,以墙体保温为例,如果北京的工厂都能做到墙体保温,一年就能节省成本74亿元。另外,厂房的节能、雨水的收集、发电功率的改善等都是很容易被企业忽视的环节。
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曾是知名企业管理者,他谈到多年前企业建设厂房只求造价便宜,当时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高速设备,很少考虑能源成本问题,不太关注厂房建设、生产布局上的节能,很少关注从指缝中溜走的利润。但是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能源成本的时候了,企业在进行基本建设时需要从百年发展大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如何简单地降低建设成本。
北京银牡丹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桂绵认为,只要企业有毛利润,就有赢利空间,有的企业在15%~20%的毛利润下却仍亏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能源消耗长期不受重视。“没有哪家企业把节能放在战略层面去重视。”她说:“未必是企业的利润真无法坚持了,而是管理漏洞太大,管理太过粗放。”
短期利润、长远收益拥抱哪方?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与绿色印刷理念在行业内的推广,以及在各种成本上涨、利润削薄的逼迫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如何在节能上做文章。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松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自己节能的突破口,从领导层面就要重视节约能源,提高节能意识,列出内部常规节能指标,企业才大有可为。据悉,该公司在LED照明、生产的组织协调、缩短原材料物流、半成品物流等方面做了试验,并以数据参数的形式说明,哪种做法更加低碳节能。
该公司曾对生产车间的36瓦传统日光灯与LED灯进行了综合对比。在价格上,两种灯管单价分别为22元与200元,但是后者比前者的各项照明指标更加优异;在电费消耗上,按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工业用电每度0.79元计算,平均每年每根传统灯管耗费的电费为166元,每个LED灯的电费为79元,每年每个LED灯节省电费近87元,并且传统日光灯管和启辉器平均一年要更换一次,LED灯5年内无需更换。如此下来,基本上两年半就能把购买LED灯高出的成本收回,还能在第三年得到更多的成本节约收益。
据北京联兴盛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庄前介绍,该公司也投入了五六十万元购买了LED灯,虽然成本较高,使短期利润受到影响,但3年~5年就可收回投入,进入利润保障阶段。此外,该公司还在新厂房的仓库内采用太阳能光纤的方式把太阳光引入仓库照明,也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当然,更换LED节能灯只是节能的一小部分。姚松表示,能耗管理是影响到企业持久发展、真正立足长远的课题,企业的经营不仅需要一定时间内的爆发力,更多时候是需要耐力和毅力,节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化系统工程,要想把节能优化成企业的一种内部流程,成为企业的一种“基因”,没有三五年的时间肯定很难见到成效。“这不像关一个长明灯那么简单、立竿见影,企业不能浅尝辄止,而一旦形成一种机制和模式,节能措施的成效就永远发挥不完,持久战的威力就能显现。”他还认为,改善印刷工艺流程,建立良好的软性制度甚至会比硬件设备的投入更加有效。
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能否独当一面?
前些年,能源费用的大幅提高催生了发达国家企业的节能需求,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PC)在发达国家流行起来,如今这种节能方式也在逐渐走向国内各行各业,包括印刷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效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系统运维等一整套节能方案。远大能源利用公司即是这样一家节能服务公司。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在国内印刷行业还没有更深地介入,现有的客户包括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辽宁省印刷物资总公司等若干家企业。
从专业角度分析,马敢表示,企业建筑中能耗最大的是中央空调,通常占到全部能耗的50%以上,但是与照明等可见设备相比,冷热能源的浪费却通常是看不见的,在管理上也容易被忽视。如,中央空调水系统的优化存在着很大空间,工艺能耗也普遍存在余热回收的机会,但是这都需要专业公司、专门技术和设备的服务,才能实现系统效率的显著提升。
同时,对比国内外企业的制冷设备,可以发现国内企业使用的主流制冷能源是电,而这是最浪费能源的一种模式,用电制冷的初期投资成本便宜,但是需要较高的后期运行成本,在平衡初期投资成本与后期运行成本的问题上,企业还不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
该公司的国内印刷行业客户中,大都采用了燃气机型中央空调代替电消耗型设备,这已经是相对进步的投资了,但是相对于国外企业都采用余热回收机型的中央空调而言,仍不够前卫,“可见国内企业的节能空间仍是不小的”。马敢还表示,受传统机制和管理文化的束缚,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虽然已经进入国内10年,却仍发展得不太理想。要进入印刷这样一个更为传统的行业,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