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楼市政策下拿地:央企撕破脸皮


楼市政策下拿地:央企撕破脸皮

 

楼市政策下拿地:央企撕破脸皮

   近日,媒体报道称地产央企“有钱拿地”而“没钱建保障房”的事实。据《华夏时报》报道,目前投入保障房建设的央企仅有中冶集团一家,由央企在建的保障性住房面积不到全国的1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央企今年以来在土地市场上斩获颇丰,拿地资金超过了700亿元。

  楼市政策下拿地:央企撕破脸皮

  据不完全统计:中铁建上半年6次出手,竞得10宗土地,总成交价132亿元,平均每天买地花费高达7300万元。华侨城集团仅3月26日和7月1日两次拿地,就分别高达43亿元和37亿元;保利集团上半年已斥资214.71亿元拿地。 在7月16日至7月31日,招商地产联合会德丰置业在佛山以11亿元拿下两幅土地,葛洲坝以24.7亿元在海南拿下一酒店地块,华润置地以19.4亿元在天津拿下一商住地块。

 

  “有钱”,央企真的很有钱!“没钱”,央企真没有钱来建保障房?一时间:“有钱”和“没钱”的主角都成为了“央企”,这着实有点儿新闻聚光灯的效应,不感到有点灼热味道吗?

  而在事实背后,据称这些资金雄厚的地产央企不愿意建设保障房的主要原因是:保障房建设利润远远低于商品房,更重要的是国资委对央企的业绩考核指标也束缚着央企建保障房的积极性。

  客观地讲,保障房(利润约在3-5%)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利润肯定不如后者。但保障房是国家的民生工程,民生工程理应由国民赋予国家性企业和社会地位的央企优先承担起建设重任。而在当下,在国家对房地产艰难调控的过程中,地产央企不仅没有大力建设国民工程--保障房的范例,甚至还在凭借其“央企的地位和实力”而在各地抢拿土地,不断营造高热的市场气氛。

  据悉,近日还上演这样一幕:备受关注的广州芳村高尔夫球场等四块土地在广州房博会现场拍卖,最终大热门中铁集团爆冷出局,而保利地产则以18亿元总价从中铁口中将两块“靓地”夺走。(据中国广播网)

  像这样,在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建设保障房并严厉调控商品房市场的紧要时刻,如上的两家央企不仅没有停止拿地的步伐,还在拿地的过程中竞相“争胜”,这实在不应该是出自央企所为才是!

  保障房建设方面:央企不如民企

  说到这,笔者还想稍加“探讨”和“对比”一下央企缘何只有钱拿地而不用顾及民生工程的保障房建设呢?而这些房地产业内的“规则”是否也被“浅”出来了呢?

  在企业拿地过程中,民企往往要给当地政府有“政绩”(建设了保障房)之后,才会拿到更多的商品房土地,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央企往往凭借实力和地位不用讨好当地政府就可以直接拿到土地获取高额利润。

  在政策调控过程中,民企往往注重了利润的同时还要担心风险控制而“从了”政策;而央企则只用重视国资委的“政绩”和“业绩”而不顾政策风险继续“发扬”央企实力并到处“扩疆拿地”。

  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民企依然是因为“规则”和资金问题而要承担起建设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混合体,这样不仅有“中等”的利润,还可以作为“政绩”工程为以后着想;而央企还是因为自身的实力和地位优势,好像从来都“不正眼看”那些具有保障房性质的较低利润项目。

  凡此种种理由也不难看出,在中央高层密集调研并强调各地政府要大力度建设保障房的时候,这些“资金雄厚、财大气粗”的地产央企们依旧无动于衷,而这时候的地方政府倒是难上加难,不得已而为之才会引入民间资本来建设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