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短期楼宇转让征收额外印花税措施推出后,楼市一片淡静,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交投量跌近八成,市场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有评论员甚至认为,新措施将使资金从此远离房地产市场,而转投金融市场,香港楼市将一沉不起。
我觉得情况不会那么严重。短线炒家占市场的比例不足两成,没有他们,仍有实际用家与长线投资者会继续入市。现时市场一片淡静,是因为新措施刚推出,大家都需要重新评估形势,所以观望一下。待形势明朗后,我相信仍不断会有资金流入地产市场。即使是短炒资金,他们也可能转向炒不受新例影响的工商铺类物业,而不是一定转向金融市场。地产与金融始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市场的参与者会有不一样的偏好。
其实,现时出问题的是金融市场,若不是货币系统出现危机,人们又怎会急不及待地要改变财富储存方式,把现金转为黄金与地产等实物资产?人们埋怨的是自己没有机会拥有物业,政府打击炒家的目的就是要拨开炒家,增加其他人入市的机会。
地产是实物,英文叫「Real Estate」,即真正的财产。它是上帝制造出来的,而且是限量版;不似金融工具,很多都是人制造出来的,需求多的时候可以印多一些,怎及地产那么可靠?我认识一些专业在金融市场打滚的朋友,他们是利用金融市场赚钱,赚到钱之后,仍会跟普通人一样把钱拿来买房地产。
买了房地产的人,只要还清了银行的债务,就可以十分确实地拥有这份资产,收取该得的租值。但有些金融工具是有时限的,到期变得一文不值。即使有实际基础的股票,其价值的前提是公司不能倒闭。但房地产则不会倒闭;尽管房屋倒塌了,还有土地在,一样有价。
所以,地产商虽然「呃秤」,卖发水楼,但买家总算买到了一点东西;不似买了某些衍生工具那样,不但买不到实质的东西,还可能变成一种责任,要不断付钱,直到破产为止。所以人们骂地产商时,虽然群情汹涌,但仍不及银行门口的苦主,呼天抢地,风雨无间。究竟哪个市场风险较大?资金流向已见端倪。
很多内地流入来的资金,他们根本不用贷款,收缩按揭成数对他们没有影响。他看中香港,是因为我们有法治,产权受保障;加上市场效率高,买卖容易,资金随时可调动。他们不想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里,所以一定会分一部分放在香港。他们是长线投资者,新措施不会改变他们的取舍。
有内地资金作中流砥柱,楼价就不易下跌;用家就会宁愿供得辛苦一点也弃租选买,希望买了楼之后,赚租又赚价。其他本地市场的投资者,亦会一起来凑热闹。此之所以,我认为当新措施的震荡尘埃落定后,仍不断会有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