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因主要在外包装。一是整体设计不到位。最普遍的是把笨重当厚重,一大个盒子,装一小点并不上眼的东西,根本没考虑消费对象,也不考虑客人好不好随身携带;二是做工简陋。经常看到纸质包装物满面尘灰歪瓜裂枣的样子。大方漆器做包装本来应该很有贵州特色,有一次买天麻,看到那漆器包装盒粗糙的漆面,松散的连接螺钉,禁不住一声长叹。我知道手工生产费时费力,可如果再不注重精美的工艺,终究敌不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三是缺乏对文化底蕴的发掘。地方特色商品,总是有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可很少有人注意将其亮点发扬光大。仿贵州龙化石的雕刻,要么被人以假乱真当化石,要么被人当不值一文的烂石头,如果做个小包装,将其母体的原产地、自然环境及沧海桑田的历史、科考价值、仿制情况简单说明,难道不能成为贵州旅游商品中的一条小龙吗?朋友从蜀地来,送川茶一盒,盒盖图乃黑白几颗闲棋,字曰“赞助国家围棋队”云云,你看,别人千方百计往文化上靠啊!
国人骨子里还是讲究包装的。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有多种解读,其中之一,便是人长得漂亮或帅气只占三分,还有七分全在打扮,所谓打扮,就是包装的大白话或拟人化。古人也谙此道,闲来无事,就会来点香草琼瑶之类的装饰,读了几天书的公子哥儿,手拿一折纸扇,腰系三尺龙泉,自谓风流倜傥,假之庄严峨冠,金盔铠甲,大块文章,绫罗绸缎,流芳到今天,让人时时念叨多少肉体凡胎——此亦包装之功效。
言归正传,仍扯扯自家事。贵州有令人神往、国内不可多得的孑遗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业大有可为。今年三月份,栗战书书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十一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3.4%,2010年,达1061亿元,已经成为贵州支柱产业。可是,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伴的旅游商品并未成大气候。政府的资源掌控能力,有条件在更高高度上扮靓贵州,推介贵州,高起点和高标准地包装贵州。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家,有责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抓住旅游业发展的强劲东风,依托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商品品牌。
贵州商品品质,贵在质朴、归真,食用类,气候资源丰富,生产环境少污染;工艺类,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气氛浓郁。但是,台湾包装的草莓,干净清爽,卖到贵州的大街小巷,约在90元/kg。我们黔东南的银饰,很受旅游者喜爱,重十多克的饰品,才卖一、二百元,除去约10元/g的银价成本,民族艺术在其中的附加值只占总价的很少一部份。有识之士完全可以将注意力从矿藏等资源初级产品,扩展向未来发展空间更广阔的绿色生态产品,利用本土产品内在的品质独有性,在包装工艺、包装设计的现代化和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推动特色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助力本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自我的财富创造。如此,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随贵州经济腾飞,崛起贵州自已的商业巨子。
友情提示:包装要有文化、有世界眼光,如果一味过度包装,透露给世人的,也不过是暴发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