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个红外摄像头成防汛人员“千里眼”
长春市启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远程监控4座大中型水库,大大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一场大雨过后,长春市的江河水情、各河道、水库的降雨量全部被实时记录,显示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看到石头口门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遇险情及洪涝灾害可随时与各地进行会商,提高了会商、决策和抢险指挥的时效性。这就是长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立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该系统总投资427万元,2010年5月开工建设,于近日投入使用。它将使长春市防汛抗旱工作实现数据采集报送自动化、监控预测程序化,大大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为了详细了解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近日,记者来到长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精准
14个流域雨量站
自动传输监测数据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各水库的运行。”在值班室内,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净月水库的实时图像,可以看到大坝、闸门、溢洪道、水尺四个位置的清晰画面。同时在画面的上方显示出日期、时间。而这些画面都是通过安装在大坝周围的红外摄像头实现的。
人体接受信息主要依靠眼睛和耳朵,而水库视频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就是防汛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借助这些系统,就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随时发现防洪工程的险情。据了解,目前,该系统涵盖了石头口门、净月、双阳、黑顶子四座大中型水库,每个水库都安装5-6个红外摄像头,4座水库共安装了22个摄像头,摄像头主要分布在水库的大坝、闸门、溢洪道、水尺等位置,这些摄像头可将画面实时传输到值班室的电脑上,真正做到动态监测。
该系统以长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中心,下设有14个流域雨量站、5个水库水位站。这些水位站和雨量站通过雨量计、水位计等监测仪器,自动传输监测数据。“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水库的运行、蓄水情况,在防汛的紧急时期,通过这些仪器提供的准确数据,我们可以及时调度各水库,做到安全度汛。”工作人员说。
便捷
水库信息自动传输
预警短信助领导决策
“以前我们有紧急的汛情,需要一个一个给相关人员打电话,有了这个软件,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水库超汛限水位,防汛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给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发出预警短信。
在防汛指挥系统的数据平台上,记者看到,这里装有防汛值班通讯管理系统、防汛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特大洪水抗洪抢险应急指挥系统、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防汛手持移动办公系统等多个软件。
据介绍,防汛值班通讯管理系统,可以对值班电话进行录音,记录值班日志,实现一点对多点发送传真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汛手持移动办公系统,可以自动把每天的降雨、水库库容、出流等水、雨情信息发到手机上,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一旦发生洪涝灾害,领导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及时
视频会商系统
及时发布信息
作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子系统,防汛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实现了长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与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实时视频会商,确保防汛抗旱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内传达到各县(市)。
记者在会议室内看到,异地视频会商系统由一个大屏幕和几台调试设备组成。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和各县(市)、区的防汛指挥人员随时‘面对面’,大大节省了他们开会往返路程时间。这样一旦发生险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与他们及时会商,可以更加准确、迅速地传递信息,提高抗洪抢险的时效性。”工作人员介绍说。
●新闻链接
吉林省防汛
信息服务
系统建成
2011年1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竣工验收,30分钟内可全部汇齐全国水情信息。该系统集成了软件平台、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模拟仿真和异地视频等高新技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将在三年内完成,届时我国将会具备一套完整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从2004年开始,我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取得了积极发展。
目前,我省已建成吉林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实时水、雨情信息和大中型水库、第二松花江防洪工程的工情信息,并具有汛情报警功能;防汛实时信息滚动显示系统,该系统可按用户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访问实时水、雨情信息库,滚动显示全省雨、水情分布图和统计报表。
另外,我省还建立了吉林省大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汇集全省7座大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信息;吉林省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水位、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并自动生成水情电报,通过相应网络传至各级防汛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