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塑料行业发展趋势表现为塑料建材和塑料包装材料等传统子行业稳定增长,而高附加值的改性塑料、可降解塑料和特种塑料薄膜等子行业快速增长的态势。罗百辉认为,高附加值塑料产品属于“新材料”产业,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进入壁垒高,利润率高等特点,属于国家产业转型过程中鼓励发展的行业,代表了我国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研究开发可回收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
包装废弃物法规因地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鼓励少用原材料。在包装设计上应尽量使用同一材料、可分离可共存的材料并趋向于使用结构简单、容易循环再生的材料。在满足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从而呈现包装薄膜轻量化发展趋势。
2、研究塑料稳定化技术
塑料稳定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进行新的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和自由基捕获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开发。日用化学品重灌装塑料容器,食品用的托盘或周转箱等,可利用塑料稳定化技术,制造高质量的塑料制品,以提高它的再使用或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3、研究塑料可降解技术
可降解塑料一般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生物/光降解塑料等。国内研发的品种已涵盖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填充型光氧降解、全生物降解等大类;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包装方面的应用,已遍及于普通包装薄膜、收缩薄膜、购物袋、垃圾袋等等,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保护生态平衡出发,研究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特别是食用粉或无机矿物质填充的高质量、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是可降解塑料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4、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
焚烧回收热能是塑料废弃物再资源化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治理塑料废弃物的最现实的选择。今后应研究开发塑料垃圾处理提供热能的有关设备,设计出使用更为简便、寿命更长、价格更低的设备,以加速我国焚烧回收热能和利用炼钢炉再利用塑料废弃物的研究开发。
5、可食性薄膜
可食性包装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等)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如壳聚糖可食性包装膜、玉米蛋白质包装膜、改性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及复合型可食包装膜等,可食性薄膜可应用于各种即食性食品的内包装,在食品行业应具有巨大的市场。
6、水溶性塑料包装薄膜
水溶性塑料包装薄膜作为一种新颖的绿色包装材料,在欧美、日本等国被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例如农药、化肥、颜料、染料、清洁剂、水处理剂、矿物添加剂、洗涤剂、混凝土添加剂、摄影用化学试剂及园艺护理的化学试剂等。
7、循环经济型塑料
目前,我国固体塑料废弃物分放的设施在上海市已经出现,但仍有很多人随意投放。相当多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表现出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相应的对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办法正在研究当中。
8、食品包装容器专用塑料
经过10年的努力,已研制成功符合环保原则的食品包装容器专用塑料CT。CT不仅耐高温,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它的功能与俗称"泡法沫塑料"的PSP塑料制品相仿,而其体积只相当于后者的1/4。这样在回收时避免了因体积庞大而产生的诸多麻烦,并为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9、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包装材料
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国内也已引进这项技术。使用高强度高阻隔性塑料不仅可以提高对食品的保护,而且在包装相同量食品时可以减少塑料的用量,甚至可以重复使用。现在国内常用的高阻隔性材料有铝箔、尼龙、聚酯、聚偏二氯乙烯等。随着食品对保护性要求的提高,阻隔性更好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等也开始应用。
社会专业化协作将逐渐走向成熟。有些厂家将集中精力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将生意做大。罗百辉强调,我国塑料机械应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为各行业服务已成定式并向纵深发展,从塑料制品开发开始,向塑料机械使用者提供从制品、工艺配方、设备和售后服务等的全方位服务,进而向引导市场消费过渡。国内中低档市场容量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部分企业分化重组,有些企业将减小塑料机械比例而转向多种经营,有的企业将避开国内恶性竞争进而开辟国外市场。企业之间有优化重组的案例,但未见大化工企业那种大规模的联合。由于国外专业化协作很成熟,塑料机械生产企业的规模不会太大。
企业应树立用户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设备这一理念,力求设备运行的高速、高效和节能。紧跟材料科学的进展,使新型设备适应新型原材料的加工。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吸纳高素质的管理及科技人员,以图进一步发展并争取与世界列强相抗衡。及时借鉴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将各类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本行业上。如电子、通讯产业和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的科技成果。除了按照用户的要求,设计制造出专为用户解决其工艺困难的适用设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资、合作,继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品及工艺和设备以发展我国的塑机,提高技术水平。
而当前,海南香蕉的收购价格在4毛左右,便宜的地区下滑到了2毛一斤。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气候影响,海南“春蕉”、“冬蕉”叠加上市,市场压力增大;二是广东、广西及进口香蕉同期上市,内地各类水果大量上市,对香蕉销售带来冲击等。
海南到武汉一斤加价1.5元
“决定香蕉零售价的,恰恰不是源头的收购价格,而是运输、包装、储藏等费用。”昨日,新一佳采购经理梅云洲介绍。目前,该超市的香蕉没有直采,而是供应商直接进店销售,价格在1.88元一斤左右,已是亏本卖。
一果品批发部负责人算了笔账,目前从海南到武汉,香蕉的运输成本是5-7毛/斤,包装成本2毛/斤,催熟等成本还要再加2-3毛,还有损耗、人工等费用。也就是说,不管地头的收购价如何,从海南运到武汉,香蕉就要加价1.5元/斤左右。
武汉香蕉不会狂掉价
“武汉香蕉的价格不会掉得离谱,”一位水果销售商透露,武汉市场上的香蕉,眼下并非由销售商直接赴海南、广东等地采购,而是由中间商采购后,批发给本地市场。尽管眼下南方的香蕉价格奇低,但中间商通过抑制供应量的手段,维持本地市场上的香蕉价格体系。